• 

      三农吉讯网 首页 三农集市 三农人物 查看内容

      任继周—— 青青寸草,悠悠我心

      2022-7-13 13:54| 发布者: 杨晶| 查看: 5499| 评论: 0|原作者: 焦宏 杨瑞雪|来自: 农民日报

      摘要:   任继周,1924年生于山东平原县,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现代草业科学的开拓者。      1950年初,任继周在兰州鉴定牧草标本。    1958年,任继周(右1)在越南农村考察。      1981年,任继周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中国草原问题研讨会上发言。  任继周在贵州扶贫考察。“我们草人爱的不是红桥绿水的‘十里长堤’,而是戈壁风、大漠道,这是我们应融入的生存乐园。” ...

        任继周,1924年生于山东平原县,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现代草业科学的开拓者。  

        

        1950年初,任继周在兰州鉴定牧草标本。  


        1958年,任继周(右1)在越南农村考察。  

        

        1981年,任继周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中国草原问题研讨会上发言。


        任继周在贵州扶贫考察。

      “我们草人爱的不是红桥绿水的‘十里长堤’,

      而是戈壁风、大漠道,

      这是我们应融入的生存乐园。”

        98岁高龄的任继周犹记得那个美梦。

        那是2009年5月,住院整20天的时候。晨昏恍惚之际,院外的车流声,恍如忽紧忽慢、忽轻忽重、若断若续的风雨声,如天籁般,把他从枯寂的病房带回广阔的草原,抛入了静卧在草原风雨中的帐篷里……

        草原,那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扎根草原70余年,他总自称“草人”,夫人李慧敏曾笑称,“他这一生全为了他的草,脑子里也像长满了草!”

        如今任老已近期颐之年,人生如草原般浩瀚,学术“草原”亦百草丰茂。但他依然如一株青草,葆有纯净、坚毅和旺盛的生命力,兀自生长。  

      人生的“序”  

        “小草寂静无声地贴着地皮艰难地生长,却把根深深扎到许多倍于株高的地方。”

        ——任继周《土地深层的乐章》

        出生在战争年代,12岁的任继周便离开家乡平原,在鲁鄂川渝等多地求学辗转。

        任继周弟兄四个,大哥早逝,二哥是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学家任继愈,三哥是经济学家任继亮,任继周最小。年长8岁的二哥任继愈“亦兄亦父,亦师亦友”,如天边的星辰,始终为他领航。

        随着年龄的变化,任继周一生有两个座右铭,一直被他奉为圭臬,而这两个座右铭都是来自任继愈。

        第一个座右铭来自他的中学阶段,一直陪伴着他到71岁。

        任继愈认为,中学阶段是养成人格品质最要紧的阶段,因此一入初中,便给弟弟任继周制订了“立志高远,心无旁骛,计划领先,分秒必争”的座右铭,鼓励他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的事,并要求他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小草柔弱,但它的根却可以扎得很深很深,而读书就是青年任继周最专注的事。“我对每一个生活阶段都订立学习计划,计划可包括多项工作,但其中必须包含读书。”任继周说。

        初二下学期转入四川江津国立九中时,体弱的任继周患上了细菌性痢疾,当时缺少药物,痢疾不时发作,只能长期卧床。于是,四书五经、英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两年的时间,他几乎把学校三间阅览室的书全看完了,并且学业成绩出色。

        “四弟是可造之材,不可埋没!”时任西南联大讲师的任继愈得知弟弟的情况后,给父亲写信道,并决定省吃俭用,送弟弟到当时大后方最知名的私立学校——重庆南开中学读书。

        “缴费的时候吓我一跳,一年的学费相当于我哥哥10个月的工资。当时我就下决心,只交这一次,第二年我就要考大学。”任继周信誓旦旦。于是,更加拼命读书,一边学习高二课程,一边自学高三课程,次年如愿考取了国立中央大学。

        选择什么专业呢?“我研究哲学有些务虚,你最好选实一点的专业。”任继愈建议。当时的任继周骨瘦如柴,第一志愿就报了当时的冷门专业——畜牧业。

        面试时,院长冯泽芳院士好奇地问他,你成绩这么好,为何要考畜牧业?“我的身体不好,不光我,中国人的身体都差,又瘦又弱。我觉得应该改变我们的食物构成,我愿意用自己的所学,让国人强壮起来!”任继周说完,只记得冯院长含笑道,“你这口气不小!”

        中央大学一年级设在很偏僻的嘉陵江边,旁边都是乡下橘子园。任继周如饥似渴,把课余时间都用在了阅览室。早上一开门,他冲进去先把靠近英文《韦氏大词典》的座位占住,然后四处去找书。一年过去了,任继周阅读英文的速度已经跟中文无异。而用来填写借阅书目的“借书证”,他一年换了三本,是一般大学生的两三倍。

        这段时间,日记一直伴他度过。“那连日连夜的车船拥挤,崇山峻岭间疲劳的长途跋涉,难民学校里的寒冷、饥饿,嘉陵江边的病困孤独,居然保持了精神的基本健康,收获了一些人生的厚重。这多亏二哥继愈教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任继周在文章中回忆,“日记像是精神的胃肠,生活的杂质在这里分选、吸纳和扬弃,它滋养着我熬过重重苦难,走到今天。”

        1948年正式毕业,时任国立兽医学院(兰州)院长盛彤笙教授托王栋找一位能前去西北做草原研究的学生,王栋推荐了肯吃苦、学术功底扎实的任继周。赴兰州之前,学校安排他毕业后以助教的身份,跟随王栋进修两年牧草学。

        这段时间对任继周来说可遇不可求。当时汤逸人先生辞掉联合国粮食组织顾问的职务,将所有积蓄都买成了书从海路运回,两大木箱书大概三四吨重。任继周去代为开箱清点,逐一打字造册。

        “这些资料有关家畜管理的、动物营养学的、遗传育种的,乃至农业的、环境的书籍大大小小,厚的薄的,种类繁多。”任继周一边做目录,一边看书,兴奋到昼夜不停。尤其是1948年美国农业年鉴Grasses和新版的大学教科书RangeManagement(《草原管理学》),让他对世界草原状况和最新的科学成就了然于胸。

        “我相信,当时我掌握的草原方面的材料是国内最多、最先进的!”任继周说。生于平原的这株小草,积蓄了足够的能量,准备奔赴最适合他的草原。  

      立草为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

        ——恩师王栋送给任继周的对联

        1950年,一辆载着任继周及家人的美式旧卡车,行驶在蜿蜒崎岖的碎石路上。在飞扬的黄土中,破旧的车一再抛锚,他们从西安出发,在路上颠簸了21天才到兰州,自此开启了他扎根西北70多年的人生。

        初到西北,迎接他的就是一间挂着“牧草研究室”牌子的实验室,里面却什么实验设备也没有,“台灯都是摆样子的,不怎么亮。”任继周回忆道,只记得每晚在煤油灯下工作到深夜。然而,他对物质条件的恶劣和匮乏毫不在意,因为他被巨大的兴奋笼罩着,“学校的实验室虽然简单,但我有大自然这个大实验室,是没法取代的。这是研究草原科学的圣地!”

        “甘肃横跨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再到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地区,从湿润到干旱,从低海拔到高海拔,草地类型非常复杂,这就是完美的草原标本区。”甘肃呈哑铃型斜置中国西北,任继周爱屋及乌,称它为“玉如意形”。

        5月到达兰州,6月,他就迫不及待开始了外出考察。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光粒子网站|国仁书画|三农吉讯网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9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431-88600333 邮箱jlrbzbb@126.com
      filter: grayscale()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GMT+8, 2024-9-19 11:25 , Processed in 0.039391 second(s), 18 queries .

      返回顶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