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农吉讯网 首页 三农讲堂 科技前沿 查看内容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2016-6-23 15:03| 发布者: zhaojiayi| 查看: 1427| 评论: 0

      摘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创建于1956年10月,前身为吉林省特产科学试验站。1957年6月,改名为吉林省特产研究所。1959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当时的特产研究所野生动物研究室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毛皮兽研究所。1981年10月,经农业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从1982年1月1日起,恢复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双重领导,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主的领导体制,同时定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特产所是以特种经济 ...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创建于1956年10月,前身为吉林省特产科学试验站。1957年6月,改名为吉林省特产研究所。1959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当时的特产研究所野生动物研究室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毛皮兽研究所。1981年10月,经农业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从1982年1月1日起,恢复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双重领导,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主的领导体制,同时定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特产所是以特种经济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公益性国家级科学研究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立足产区、面向全国、服务“三农”,围绕发掘、利用、保护珍贵、稀有、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家养、家植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和解决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特色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特产研究所现设有办公室、科研管理处、人事处、财务处、监察审计处、基建处、国有资产处七个职能部门,经济动物、经济动物预防兽医学、野生动物人兽共患病、药用植物、特作园艺、生物技术、观赏动物、特产经济、特产品加工、新药创制等十个研究室以及廊坊科研实验基地、国家果树种质山葡萄圃、后勤服务中心、特研饲料公司、中特生物制品公司五个科技支撑部门。是农业部特种经济动植物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吉林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中药材及饮片加工转化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特种动物生物制品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动物疫病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的依托单位。



        
      特产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506人,离退休职工335人。在职职工中,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1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5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4人、硕士学位人员13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吉林省高级专家5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1人、二级岗位杰出人才4人,三级岗位杰出人才8人。建立了以学科带头人为首,高学位专家占主流,老、中、青相结合的一支较精干、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人才的优势正在转化为科研能力优势。

        特产所现拥有10万元以上仪器近100台件;图书馆藏书3.6万余册;主办编辑出版《特产研究》、《特种经济动植物》两个全国性专业技术期刊,是中国农学会特产分会、吉林省特产学会挂靠单位。承担“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药用植物资源学”、“预防兽医学”博士研究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 “药用植物资源学”、 “预防兽医学”等7个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拥有特种经济动植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导师6人、硕士导师28人,在册研究生75人。
       特产所建所50多年来,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科技部自然资源科技平台项目、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专项、吉林省重点攻关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等总计608项,取得科研成果475项,其中获奖成果204项,主要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和省部级奖141项,育成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17个,编写出版了《中国人参》等科学专著和科普书刊近百部。

        特产所长期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新西兰、韩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朝鲜等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了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特产所目前主要从事茸鹿、毛皮动物、珍禽、野生果树,药用植物等珍贵稀有、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动植物品质资源收集、保存、遗传育种、疫病防治、生物技术、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全所70%的科技成果已推广应用,几十年来,共培训农民近二十万人次。特产科技的进步,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业的发展,科技贡献累计新增效益达2600多亿元。特产科技的发展,对吉林省乃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2011年11月27日正式入驻长春市,位于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

        研究所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吉林省特产试验站,1957年定名为吉林省特产研究所,1959年毛皮动物研究部分归属中国农业科学院,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毛皮兽研究所,1981年定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专业从事特种动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特产所始终坚持立足产区、面向全国、服务“三农”。以特种经济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发掘、利用、保护珍贵、稀有、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家养、家植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深入开展应用基础和开发研究。

          特产所研究的优势学科有:

           1、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资源及育种学:主要开展特种动物资源的收集、评价与保存研究,完善我国珍贵、稀有、经济价值高的特种动物资源库;采用常规育种和现代育种手段开展毛皮动物、观赏动物(宠物),如马鹿、梅花鹿、狐狸、水貂、雉鸡、野鸭、犬等品种选育工作,开展其行为学、生理学研究。

           2、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学:以研究鹿的生茸机制、鹿茸干细胞、鹿茸生物反应器、促进动物组织再生的小分子物质、植物转基因、特种经济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等研究为重点,开展经济动物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精液胚胎冷冻、特种经济动植物抗病育种、植物组培快繁等现代应用技术研究。

           3、特种经济动物饲料学与营养学:主要进行特种经济动物饲料有效成分分析、营养价值评定,探索新的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展茸鹿、毛皮动物、珍禽等经济动物营养需要量的研究以及消化生理学研究。

           4、野生经济动物预防兽医学:开展野生经济动物、观赏动物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机理研究,探讨免疫、预防新途径,重点开展野生经济动物狂犬病、结核病、布病、坏死杆菌病、犬瘟热、病毒性肠炎、脑炎、水貂阿留申病、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等研究,开展了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牛羊重大传染病研究等。

           5、野生经济动物生物制品学:开展野生经济动物、观赏动物生物制品研究与开发,研究野生经济动物高效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6、药用植物:开展药材遗传特性与道地环境关系、药材遗传多样性与DNA指纹图谱、道地药材资源评价等方面研究;利用道地药材生物多样性与质量评价体系,完善道地药材道地性机制,建立中药道地栽培适宜环境体系;开展药用病虫鼠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在传统加工经验基础上,进行药材产地加工方法学研究及标准药材、饮片规程建立;建立道地药材多种有效成分标准分析方法和规范化的质量评价标准。

           7、特产园艺学:对特种果树、花卉及特色蔬菜等进行资源收集、保存、营养评价和主要营养成分分离提取;开展其生态学、资源监测与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资源自然和异地保护理论基础;建立特色野生资源的分子遗传学标记和指纹图谱数据库;对特色果树开展转基因育种和抗性基因的克隆。

           8、特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围绕特种经济动植物的产品,利用现代加工原理和方法,开展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研究,为特产品的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技术。

           9、特种经济动植物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安全评价:围绕我国特种经济动植物如:茸鹿、毛皮动物、珍禽、药用植物和特色果树等,开展其产品质量控制及质量安全评价的研究,并建立相关的标准和检验技术和方法,为特种经济动植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技术。

           特产所现有在职职工504人,其中科技人员336人,高级职称68人,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吉林省高级专家3名,科技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9人,硕士学位90人。特产所现设有6个职能管理部门,设有特种经济动物、野生经济动物预防兽医学、经济动物人兽共患病、药用植物、特作园艺、动物生物技术、观赏动研究室、特产经济研究室、产品加工研究室、新药创制研究室等十个研究室和农业部特种经济动植物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吉林省中药现代化种植(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特种动物生物制品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中花材及饮片加工转化科技创新中心。

           建有特种经济动物饲料与营养、繁殖技术、遗传育种,经济植物栽培、植保、植物营养,生物技术,特种经济动物病毒学、野生经济动物人兽共患病实验室,成立了吉林中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吉林特研药业有限公司、吉林中农特研饲料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参茸制品有限公司等4个独立核算企业。还建有农业部长白山生物资源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

           我所现拥有各种大型仪器145台件;图书馆藏书3.6万余册;主办编辑出版《特产研究》、《特种经济动植物》2个全国性期刊;是中国农学会特产分会,吉林省特产学会的挂靠单位;承担“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药用植物资源学”博士研究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和“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在读研究生62名,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特产所与新西兰、韩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朝鲜等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了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建所以来,我所共承担各类研究项目490项,获得各类各级科研成果310项,获奖成果196项,70%的科技成果已推广应用,几十年来,共培训农民近二十万人次。特产科技的进步,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业的发展,科技贡献累计新增效益达2450多亿元。特产科技的发展,对吉林省、对东北地区乃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光粒子网站|国仁书画|三农吉讯网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9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431-88600333 邮箱jlrbzbb@126.com
      filter: grayscale()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GMT+8, 2024-5-19 16:42 , Processed in 0.037021 second(s), 18 queries .

      返回顶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